梵凈山:恐是神仙居,可見不可掬
  •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
  • 民族團結促和諧 長治久安謀發(fā)展
首頁 新聞 本市要聞

梵凈山:恐是神仙居,可見不可掬

2024-07-11 04:20 來源:銅仁市融媒體中心
投稿:trwz001@126.com  

中國古代先賢以金木水火土為元素,觀察、解構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(tǒng)一,如果說此五要素相生相克,締造眾生,幻化萬物,暫不論它們是否有偏愛,但到底有完成度的區(qū)別。

譬如有的山,名不見經傳,抑或土包包,抑或石堆堆,抑或草篷篷,在亙古的時光里,在被人遺忘的角落里,平平無奇,也乏善可陳。人們看它,認知上永遠只會停留在第一層境界:“看山還是山”。

而有的山,云瀑、禪霧、幻影、佛光等諸多天象的奇觀,在它只道是尋常;奇花、異草、古木、怪石等引人矚目的物事,于它不過是標配。更有志書代代口耳相傳,有名篇附體,有佳作宣推,可謂“有仙則名”。時代的風浪非但淘不去它身上的沙,反只會層層加碼它的美麗與魅力。而人們看它,往往初見便是“看山不是山”,最終能悟:何為“看山是山”。

梵凈山,便是這樣的山。綿亙于楚渝之間,磅礴七百余里,巍巍武陵山脈之主峰。古往今來,集萬千寵愛于一身。

85

雨后梵凈山。雷振梁 攝(貴州圖片庫 發(fā)) 

明萬歷所立《敕賜碑》愛它,直接譽為“立天地而不毀,冠古今而獨隆”的“天下眾名岳之宗”。

地質學者愛它,身高萬仞、巉巖獨異,山水秀靈,這片絕對年齡在10億年以上的古陸,這片在地球的歷次造山運動中鑄就的神奇山體,實在是礦藏中的礦藏,窮極一生的勘探所得,都只不過為其冰山一角。

善男信女愛它,晨鐘暮鼓,梵唄禪音,自古就辟為“彌勒道場”。自唐代以降,山上山下的大小寺廟星羅棋布,已逾數百之眾。明清盛極時,有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覺庵之形勝。地方志書名之為:“琳宮紺宇,月地云階”;官書記載:“海內信奉而奔趨,不啻若云而若水;王公大人之欽謁,但見日盛而月新。”

旅游者愛它,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值達12萬個/立方厘米的洗肺空氣,“佛即一座山、山即一座佛”的大自然手筆,蘑菇石、老金頂、新金頂、太子石、棉絮嶺、萬步云梯、萬卷經書……移步換景,處處都是絕佳拍照點。風起云涌時坐看山頂云海,大霧漫漶時靜閱天空之城,一年四季,一天十二時辰,各有各的美法,各有各的妙趣。

博物者愛它,4394種植物,2767種動物,其中珍稀瀕危植物230種,動物115種,黔金絲猴和梵凈山冷杉唯一棲息地……就像深度沉浸式參觀一座動植物基因庫、生態(tài)博物館,光是這樣的豐富性,就已讓博物者幸福得眼花繚亂。

86

《梵凈山冷杉 》。唐亞玲 攝 (貴州圖片庫 發(fā))

當地人愛它,儼然對待眉間的一顆痣,心上的一塊疤。只因《移建安化碑記》載:“黔之東,銅之所屬,有梵凈山焉。高聳數千仞,綿延六百里,向為苗人所居……”安化系德江前身,清光緒年間貴州巡撫岑毓英奏請改遷安化縣治于大堡,奉命修建安化縣文武二署后,撰移建縣治碑記,垂置文署堂內。該碑由知縣徐世謙撰,巡檢張榮林書,光緒八年歲次壬午季秋月吉旦立。這一立,其文字背后的歷史厚沉在當地人心中立了數百年。念之,嘆之,緬之,更感念現今太平盛世、民族和諧。

文人墨客愛它,直抒胸臆,不吝揚贊。明隆慶間庠生徐鶴年,當年寫下一闋《梵凈山》,不知是否為送給梵凈山的最早的一份文字禮物,但著實入眼入心——

洞天二十四,福地三十六。

大名在寰瀛,茲山何隱伏。

層云封其巔,狂瀾鳴其麓。

壁立千仞間,煙霞都在目。

所苦蹊徑無,攀援百計蹙。

恐是神仙居,可見不可掬。

茶園山徐氏家族,詩書傳家,才人輩出。一日偶見清代詩家徐訚所著《七絕·梵凈山雜詩》,將紅云頂、說法臺、金刀峽、佛影光、太子巖、藏經臺、定心水、鐘鼓巖、妙云洞、九龍池悉數賦詩,其對梵凈山之愛,文學造詣之深,令人折服不已。

“梵岳崔嵬天上開,亂峰飛翠擁蓬萊。兩問淑氣鐘靈異,萬古慈風動九垓。”“直上乘風客興豪,蓮池千仞入云高。鉤簾曉日看晴雪,欹枕殘更聽夜?jié)?rdquo;如此豪放恣意的文字,因愛生發(fā)。 

比起感性縱情的文人,歷代方志有名無名撰稿者對梵凈山的愛,因內斂更顯真實,也因理性更使人篤信。確實,他們無需再鋪展溢美之詞,因為能將一座山記入志書中,便已是足夠愛。就像愛一個人,不需要想起,不需要說出,始終記著,便已是足夠愛。

清乾隆《貴州通志》關于梵凈山的記敘:“梵凈山,在烏羅司北,一名月鏡山。群峰聳峙,分為九支。中涌一峰,周圍僅四丈,突兀陡絕,其高千仞,中如斧劃,隔五六尺許,名曰:金刀峽。峽有飛橋相接,左右皆立梵宇,廣闊可容數十人,寺側各有石曰說法臺,陟者攀鐵絙上下,如蹈空而行。寺在極頂,風峭不可瓦,冶以鐵。千里風煙,一覽而盡。……山下有九十九溪環(huán)繞纖折,黔中勝概無喻于此。”

87

梵凈山珍稀名蝶。楊紅衛(wèi) 攝(貴州圖片庫 發(fā))

愛翻故紙堆者說,梵凈山,一名月鏡山,又名九龍山,俗名飯甑山,《漢書·地理志》記載為“三山谷”“辰水所出”。北魏酈道元的《水經注》稱“三峿山”。唐代李吉甫的《元和郡縣志》說,“一名辰山,在麻陽西八百三十里”。明代文獻多稱“九龍山”,之后統(tǒng)稱“梵凈山”。此后也有提出異議者,認為有些說法牽強附會,不可采信。但梵凈山不只是方志撰稿者的寥寥數語,眼前的梵凈山瑰麗雄奇如昔,依然“黔中勝概無喻于此”,依然“千里風煙,一覽而盡。”

集自然人文的萬千寵愛,又寵愛著萬千生靈。梵凈山做到了,并一直在做著。

它用立體垂直性氣候寵愛著萬千生靈。它跨越中亞熱帶、北亞熱帶、暖溫帶、中溫帶等四個溫度帶,成為無數生命的諾亞方舟。黔金絲猴、藏酋猴、黑葉猴、大鯢、竹葉青、蘇門羚、紅腹角雉、冠魚狗、白領鳳鹛、珙桐、鐘萼木、水青岡、鐵杉、紫薇……數不勝數了,它們都在梵凈山,這些來自不同時代、歸于不同品屬的可愛生物,在梵凈山豐饒的生態(tài)空間里,自由而和平地休養(yǎng)生息。

所以,與其附議梵凈山是“生命綠洲”,是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”,是聯合國“人與生物圈保護區(qū)網”成員,我更愿意跟著科學家們一起,親昵地稱它——北半球的奇跡。

88

梵凈山藏酋猴。黃建林 攝 (貴州圖片庫 發(fā))

它用果敢的勇氣寵愛著萬千生靈。大自然億萬年風霜雨雪的搓磨、打擊,梵凈山屹立不倒,自覺負著那份護佑眾生的使命。以年降水量達1100-2600毫米的潤澤,每年為周邊地區(qū)提供上億立方米的潔凈淡水;它靜立一隅,成為大量動植物的最后家園,讓眾多有著上千萬年歷史的生物得以延續(xù)生命。

2018年7月2日,在巴林麥納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,梵凈山成功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理由是:它展現和保存了中亞熱帶孤島山岳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。誠如生態(tài)學專家吉姆·桑賽爾所說,“梵凈山就像一個生態(tài)孤島,上面有很多物種在里面生存、發(fā)展,它的周邊就是人類活動的海洋”。

所以,今天的人們特別是銅仁人愛梵凈山,是用久久為功的六年,是用“關關難過關關過”的六年,為它最終摘得“世界自然遺產”這一桂冠,給它謀求更多力量的保護。

所以,當某天看到一個說法,說“生態(tài)”的英文詞是ECO,源于古希臘詞匯,意思是“家”時,瞬間豁然:集萬千寵愛的梵凈山回饋給萬千的,原來是一個“家”。

89

梵凈山黔金絲猴。李鶴  攝(貴州圖片庫 發(fā))

2019年11月23日,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正式向國際社會發(fā)布公告,將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(fā)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“215021”號的小行星,永久命名為“梵凈山星”。

從此,奔赴高山時有梵凈山等你,仰望星辰時有顆“梵凈山星”等你。

 

編輯:郭琦

二審:王懿

值班編委:陳曦

總值班:王能方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